首页
学术报告

信息学院举办四场学术讲座


2025年04月22日 14:31  点击:[]



(通讯员:谢东霖 李姗姗)4月17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中和楼报告厅成功举办了四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四场学术报告依次由四位专家主讲:清华大学孟子阳教授带来题为“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导航技术研究”的精彩报告;随后,东北大学杨涛教授作“分布式非凸优化的研究进展”专题分享;接着,浙江工业大学刘毅教授围绕“过程工业数据智能建模与分析”展开深入阐述;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刘智伟教授以“分布式优化与控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题,为与会师生带来前沿视角。此次报告会是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院长肖林主持,科研办组织召开,2023级和2024级研究生及相关老师参加。

在首场学术报告中,孟子阳教授首先介绍了课题组针对搜索救援任务所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匹配定位技术,通过多尺度特征提取与端到端训练,实现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与地图数据库的高效匹配;随后,他针对自动驾驶与无人配送场景,提出了融合摄像头运动模态信息与惯性测量数据的速度感知网络,有效校正惯性导航算法中的速度积分误差,将五公里行驶距离内的定位漂移控制在不足一米;最后,教授简要回顾了团队在不同无人系统平台上所开发的导航解决方案,并概述了各项技术在实验验证中的性能表现。

在第二场学术报告中,杨涛教授围绕分布式优化在非凸场景中的应用先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一阶原始–对偶非凸优化算法,随后为降低智能体间的连续通讯开销,引入了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分布式非凸优化算法,并针对通信信道容量受限的问题设计了基于量化通讯的分布式非凸优化算法。三种方法均在理论层面严格证明了收敛性,并通过仿真案例验证了它们在多智能体协同优化中的有效性。

在第三场学术报告中,刘毅教授围绕过程工业智能制造这一国家战略重点,聚焦关键质量指标的智能数据建模与预测问题,先后阐述了针对复杂模式下产品质量建模与预测的先进方法,深入剖析了将机理特征融合到数据驱动模型中的创新思路,并展示了在过程稳健辨识与效率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实现过程工业的安全、高效与优质运行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第四场学术报告中,刘智伟教授立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围绕需求响应、分布式发电及负荷侧控制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梳理了多智能体协作理论在未来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中的应用进展。他介绍了基于分布式观测器的拓扑识别与故障检测方法,阐释了配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策略,并提出了面向需求侧资源的分布式控制方案,旨在通过高效管理海量控制与传感单元,为电网的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助力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次学术报告系列内容丰富、主题前沿,涵盖了智能导航、分布式优化、过程工业智能建模以及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等多个热点方向,充分展现了各位专家在相关领域的深厚科研积淀与最新研究成果。报告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积极提问、深入交流,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激发了对科研问题的深入思考。此次系列讲座为广大师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励大家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主讲人简介:

孟子阳,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主要从事集群系统的协同控制与优化、微纳航天器系统、以及无人系统的智能导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围绕上述领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SCI期刊论文100余篇,在Springer出版专著1部,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6项科技奖励。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洪堡学者基金及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杨涛,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学位;2012至2014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任职博士后;2014至2016年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先任职博士后,后晋升为Scientist;2016至2019年在美国北德克萨斯州大学任助理教授;2019年入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类项目,加入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工业人工智能、智能优化与控制一体化、信息物理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和优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IEEE汇刊和IFAC会刊论文50余篇。2018年获美国橡树岭大学联盟Ralph E Powe青年教授奖,2022年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5)、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4/5),2023年获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1/5);三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现任《自动化学报》副主编、《控制工程》副主编、IEEE TCST、IEEE TCNS、IEEE TNNLS等期刊编委。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大数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工业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IEEE CSS、IEEE IES 和IFAC多个技术委员会委员。

刘毅,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导。致力于过程工业数据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现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化工学会多个专委会委员,Quantitative InfraRed Thermography Journal、自动化学报等期刊编委。主持完成国家基金优青等项目,现主持国家基金联合重点和浙江省重大基金等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过程建模与控制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指导2名硕士获得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刘智伟,华中学者卓越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分布式网络化系统学习、控制与优化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含联合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承担国网总部科技项目、国网电科院科研项目、南方电网等10余项企业横向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发表论文73篇、《Automatica》9篇,谷歌学术引用超5400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曾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银奖各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国际会议论文奖4次。担任IEEE Wuhan Section副主席、《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副编辑。


编辑:谢东霖 李姗姗

一审:崔玉茹

二审:肖林

三审:周劲松


下一条:信息学院举办国自科项目专家咨询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