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承窈 唐韩宇 侯欣岑)10月18日下午,应湖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中山大学的徐宇教授为大家做了主题为“Genetic Prediction of Multi-Omic Traits”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龙静老师主持,科研办组织召开,2024级和2025级研究生及相关老师参加。

报告开始,徐宇教授首先向我们系统介绍了高通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讲述了高通量技术已能够通过少量组织活检样本,甚至仅几毫升血液,实现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跨多个组学层面的数千种生物分子进行同步检测与分析。由此产生的数据集在广度和深度上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极大加深了对生物系统及疾病背后分子复杂性的认知。接着,徐宇教授指出,这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样本采集到分子检测流程复杂、耗时且成本高昂,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为应对这些挑战,徐宇教授团队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并结合多组学队列数据,构建了用于预测多组学特征的遗传评分模型。随后,在大规模人群生物样本库中,使用该模型得到的遗传预测多组学数据,进一步用于识别复杂特征及疾病的治疗靶点,并阐明其分子机制。

报告结束之后,徐宇教授和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少老师学生对徐宇老师分享的多组学技术创新研究展现出浓厚兴趣,踊跃提出了自己在实际学习或研究中碰到的相关疑问。徐宇教授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现场互动氛围格外活跃。参与其中的同学们,对多组学技术领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主讲人简介:
徐宇,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都柏林圣三一大学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在剑桥大学医学院接受博士后训练并任课题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融合人工智能与多组学方法揭示复杂疾病机制与构建疾病风险模型。代表性成果发表于Nature、Cell Genomics等。
编辑:李承窈 唐韩宇 侯欣岑
一审:于小海
二审:龙静
三审: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