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基层动态
  学生工作

科研育人结硕果,四导协同谱新篇


2025年03月12日 08:39  点击:[]


(通讯员 刘植 李丰耘 刘奕杉)近年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学院特色,以学生成人、成长、成才为导向,早在建院之初便创新性地提出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经过几年的衍生发展,现构建了“辅导员-班导师-学业导师-校友导师”为核心的“四导”协同育人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强化了学业指导,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方协同,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学院踊跃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其中,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无私育人情怀的毕夏安教授引领了无数学子的科研探索之路。作为湖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杰出教授,毕夏安不仅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更在育人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智慧与热情,成为了学院四导协同育人制度的杰出代表和典范。

人物简介:

毕夏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领军,“拔尖”人才,带培导师为校长刘仲华院士),湖南师范大学“世承人才奖励计划”学术骨干,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大数据、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方面研究。

智慧启航,科研引领新篇章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严峻态势,已然成为医学界亟待攻克的一大难题。这一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现代医学,特别是脑科学领域,在AD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勇攀高峰,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新突破,但AD的精准诊疗之路仍然布满荆棘,面临着诸多复杂而艰巨的挑战。

毕夏安指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已迈入大数据时代,研究者们需要广泛采集并充分利用多组学数据中的丰富互补性信息,全面探究各种生物标记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深入剖析复杂脑疾病的发病机制。然而,各种医疗数据的异质性和不平衡性却带来了信息融合困难、数据挖掘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重重挑战,毕夏安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持续深入开展对AD发病和进展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他们不断攻克难关,将研究结果向循证医学证据层面推进,为AD的精准诊疗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育人方面,毕夏安教授更是将四导协同育人制度的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作为学业导师,他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为此,他建立了群聊,定期指导学生学习汇报,还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话,保持密切沟通。无论学生遇到什么疑惑或困难,他总是耐心倾听、及时解答,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建议。在四导协同育人制度下,毕夏安教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他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学生毕业后继续升学深造,追求更高的学术殿堂;多名本科生更是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其中,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班)的王琼同学,在毕夏安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NNLS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预测提供了新的智能算法,展现了青年学子的科研潜力和创新实力。

 

情系学子,润物无声育新人

毕夏安深谙教育的真谛,他明白,教育远非仅仅传授知识那般肤浅,而是一把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火焰的钥匙,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的人生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他常常将自己的科研经历化作生动的教材,用以激励学生,向他们娓娓道来:只要怀揣着勇于探索的热情,秉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必定能在科研的漫长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他始终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创新尝试,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挑战重重,勇敢地攀登科学的高峰,追寻真理的光芒。

除了在学业上给予学生悉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外,毕夏安教授还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关怀备至。他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谈话,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细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及时而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此外,他还经常精心组织团队聚餐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在他的努力下,学术氛围变得积极向上,师生关系也变得温馨和谐,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术大家庭。

 

成果斐然,制度彰显新成效

毕夏安教授的育人事迹辉煌璀璨,其育人成果更是堪称业界典范,生动而有力地诠释了学院四导协同育人制度的成功实施与显著成效。在这一创新制度的引领下,学院如同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推进的良好育人局面和独特育人格局。每一位教职员工都积极投身到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毕夏安教授,作为学院育人的杰出代表,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底蕴,更以其无私的育人情怀浇灌着每一颗求知若渴的心灵。他不仅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将这份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在他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奉献下,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学术骨干,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学术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展望未来,毕夏安将继续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守教育初心和使命担当。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将在四导协同育人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一审:李丰耘

二审:刘植

三审:周劲松

上一条:我院开展“智能生活,科技小达人”志愿活动 下一条:我院举办“趣享蛇年,小鬼当家”区校共建项目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