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承窈 唐韩宇 侯欣岑)2025年11月7日至9日,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应用国际会议(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在湖南师范大学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湖南师范大学与亚洲计算智能学会共同主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工程与设计学院共同承办,以“智能赋能·创新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行业专家及青年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突破与未来应用前景,为全球智能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会议在庄严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序幕。湖南师范大学纪委书记姚春梅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多个领域,强调科技发展必须遵循法规与伦理。姚春梅书记还介绍了我校“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及在人工智能与信息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拓展更多国际合作空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锦提出“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人”,强调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并分享了学院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交叉融合的实践成果,以及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探索。

大会共同主席、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Witold Pedrycz教授通过视频致辞,从国际视角展望了计算智能与模糊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IEEE终身会士,他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在促进全球学术交流、推动跨学科合作方面的重要意义。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并安排了5场高水平主旨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与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Gerhard P. Hancke教授以“基于AIoT的智能制造——从工业4.0到工业5.0的转型”为题,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人机协同转型的路径与关键技术。

香港浸会大学Michael Kwok-Po Ng教授以“数据科学中的张量表示”为题,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张量计算在高维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高效数学框架。

武汉大学彭智勇教授在《My Way from PG to TOTEM》报告中,分享了从传统数据库到新一代数据应用平台的研发历程,阐述了基础软件自主创新的重要路径。

英国拉夫堡大学张涛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政策设计——以防止返贫为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模型开展政策模拟与评估,为构建科学精准的社会政策提供创新方法。

索尔福德大学Shivakumara Palaiahnakote教授围绕“面向多重图像处理挑战的AI技术”,系统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创新算法与显著成果。


为鼓励学术创新,会议评选出最佳论文奖与优秀学生论文奖,韦宇莎、伍钟敏、王亚彤、李婧妍等青年学者获奖。录用论文将由IEEE Xplore出版会议论文集,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会议期间还设立了“赋能设计:以人为本的方法、工具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神经计算与大数据优化”三个分论坛,聚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应用的热点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同期还举办了人工智能与应用(AIA)编委会活动,线上与线下共20余名编委参与,就期刊的发展方向、未来战略与学术规划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会议作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盛会,不仅为学院师生搭建了与国际顶尖学者对话的窗口,更显著提升了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学科显示度,为后续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
编辑:李承窈 唐韩宇 侯欣岑
一审:于小海
二审:刘金平
三审:肖林